Vatee外汇据悉,在连续数月刷新涨幅纪录之后,日本的大米价格终于出现回落迹象。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的最新数据,截至6月15日当周,每袋5公斤大米的均价已跌至3920日元,首次跌破4000日元关口,也首次回落至首相石破茂所设定的3000至4000日元目标区间内。这一变化不仅缓解了消费者的心理压力,也标志着日本政府一系列稳定粮价措施开始显现成效。
回顾过去一年,日本米价上涨的背景极为复杂。首先是2023年日本多地遭遇高温干旱天气,导致稻米收成不佳,库存紧张。其次,随着国际旅游全面恢复,访日游客激增,推动餐饮业对优质大米的需求持续膨胀。供给受限而需求高涨,使得大米价格在2024年上半年加速飙升。据官方数据,今年5月日本大米价格同比上涨101.7%,创下半个多世纪来的最大涨幅,之前的3月和4月也分别录得92.1%和98.4%的同比增长,涨势之猛烈令市场为之侧目。
不过,进入6月后,米价出现明显回调,并非市场自发调整,而是政策干预的结果。一方面,日本政府启动了战略储备粮的定向投放,缓解了市场供需失衡。另一方面,多个主要零售商开始主动增加进口大米的销售,尤其是来自美国和韩国的中高端稻米,分担了本地品种的压力。此外,石破茂在5月提出米价目标区间后,释放出明确的政策信号,也促使生产流通企业在定价上趋于谨慎。
尽管米价阶段性回稳,但这一趋势是否具有持续性仍存疑问。从供需格局看,日本农业长期面临劳动力老龄化和耕地流失等结构性问题,未来稻米的本地化产能增长空间有限。加之国际粮食市场的不确定性与气候变化因素仍在积聚,米价下行可能只是暂时喘息,后续仍需警惕输入性通胀的回潮。
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,大米价格短期内回落无疑是利好,但如何维持物价稳定,平衡农民收益与消费者负担,仍是日本政府下一阶段需持续应对的课题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此轮米价“踩刹车”更多是政策与进口共同发力的结果,若要形成长效机制,还需从农业生产、供应链稳定和国际合作等多个层面持续推进改革。
配资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