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8万变23万,这只长着九颗牙的猴子让潮玩圈炸了锅。2025年6月,Labubu在拍卖场上演惊魂跳水,价格腰斩就像坐上了跳楼机。泡泡玛特股价跟着玩起蹦极,262港元的天价没捂热乎,转眼就跌到230港元。这哪是潮玩市场,分明是过山车主题乐园。
Lisa的随手拍成了价值引爆器。2024年4月,当BLACKPINK成员把Labubu挂包上的照片发到社交平台,东南亚的潮玩迷们瞬间沸腾。二手市场报价像窜天猴似的往上蹿,限量款被黄牛们炒得比茅台还凶。可谁能想到,这场狂欢背后藏着更刺激的剧本——泡泡玛特股东们正悄悄数钱开溜。蜂巧资本5月那波22亿港元的清仓操作,精准得像是掐着秒表跑的。
潮玩圈的老炮儿们直拍大腿:"这不就是荷兰郁金香2.0嘛!"十七世纪那会儿,一朵郁金香能换栋豪宅的疯狂,在Labubu身上完美复刻。区别在于当年是花商囤货炒作,现在换成了品牌方亲自操盘。那些标着0.69%抽中概率的隐藏款,预售要抢破头的限量版,转头就能变成流水线上的大路货。这操作比变魔术还利索,啪嗒一声,稀缺性说没就没。
拍卖行的老周说起这事直摇头:"上个月还有愣头青举着60万的牌子抢Labubu,现在同款23万都无人问津。这帮孩子哪知道,他们追的不是潮玩,是人家设计好的金融游戏。"数据显示,在Labubu价格登顶的那周,泡泡玛特高管减持的股票能铺满整个拍卖场。这哪是割韭菜,简直是开着联合收割机进场。
二手商贩阿强在档口抽着烟算账:"四月份收的Labubu,转手就是三倍利。可六月刚到,官方突然补货十万只,现在仓库里堆的货,白送都没人要。"他脚边那堆落灰的玩偶,两个月前还是众人疯抢的香饽饽。潮玩市场的变脸速度,比四川绝活还快。
金融教授李岩在课堂上一针见血:"所有泡沫剧本质都是五幕剧——变革、繁荣、亢奋、困境、恐慌。"Labubu的剧本才演到第四幕,最后那出恐慌大戏还没开场。但看看历史就知道,从郁金香到比特币,从君子兰到盲盒,换汤不换药的戏码演了四百多年。
上海某写字楼里,95后白领小雨盯着手机上的拍卖直播发呆。她上个月刚用三个月工资抢到的Labubu限定款,现在价格跌得比股票还惨。"就当为信仰充值了。"她苦笑着把玩偶塞进抽屉,就像藏起一张失败的投资凭证。而在城市的另一端,泡泡玛特工厂的流水线正轰隆作响,新一代"限量款"玩偶正源源不断涌向市场。
潮玩展上的黄牛老马叼着烟传授心得:"这行当讲究快进快出,官方放消息要像听军令。"他手机里存着几十个炒货群,哪个系列要绝版,哪款要补货,消息比财经新闻还灵通。可问到Labubu后续走势,这个老江湖也犯嘀咕:"现在年轻人学精了,韭菜没那么好割咯。"
行业分析师郑敏的电脑屏幕上,泡泡玛特股价K线图和Labubu价格曲线几乎同步起伏。"所谓的情绪价值,在资本眼里就是可量化的波动指数。"她调出的数据显示,每当二手市场溢价超过300%,公司必然会有股东减持动作。这套精准收割的套路,比瑞士钟表还讲究。
北京798艺术区的潮玩店里,老板阿凯把最后几只Labubu塞进促销筐。"当初进货要搭人情,现在清仓要赔笑脸。"他擦着柜台上的灰尘嘀咕,玻璃柜里那些曾经耀武扬威的潮玩,现在蔫头耷脑活像霜打的茄子。店门口"限量珍藏"的广告牌不知何时已换成"全场五折"。
深夜的电商直播间,主播小鹿举着Labubu玩偶卖力吆喝:"家人们!历史最低价!"弹幕里飘过几条"韭菜醒了""早买早享受",更多是沉默的围观。后台数据显示观看人数破万,成交量却惨淡得可怜。这种诡异的冷静,像极了暴风雨前的宁静。
证券营业部里,老股民王师傅盯着泡泡玛特的分时图直嘬牙花子:"这走势眼熟啊,跟当年炒鞋那波一模一样。"他翻开手机相册,2019年那双原价1899元、炒到3万的球鞋照片还在,现在同款正在得物上挂399元无人问津。历史从不重复,但总是押着相似的韵脚。
广州玩具厂的老师傅老林,边组装Labubu边跟徒弟唠嗑:"别看这些小玩意儿卖得贵,成本还抵不上包装盒。"流水线上每三分钟就有一只新玩偶诞生,它们将带着"限量编号"奔赴全国各地,继续完成作为情绪消费品的使命。而在金融城的摩天大楼里,有人正对着电脑屏幕,策划着下一轮潮玩狂欢的剧本。
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,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。如有内容争议,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。
配资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